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自2021年5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通过清淤、底泥固结、尾水处理、湖滨带湿地修复等一系列环节,以改善巢湖水质。试点范围内的清淤工作进展如何?巢湖湖底的淤泥又是怎样被清除的?近日,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来到位于肥东县长临河镇的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所在地一探究竟。

为何要清淤?

湖底5.4亿立方米淤泥带来污染

“早在2000年左右,巢湖清淤工作就已经开始了。”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环保处负责人介绍说,那时候的方法比较简单,工作人员用长竹竿探泥,确定哪里有泥以及泥深是多少。现在使用专业设备采集泥柱,对泥柱污染物含量进行分层化验,只清除有污染的泥层和泥块。因此,现在的生态清淤更加科学环保。

对于巢湖来说,由于受工业和生活污水污染,氮、磷等元素超标,大量营养性污染物滞留在湖内,最终形成淤泥并带来污染。2018年,我们对巢湖底泥情况进行了调查,测算出湖底约有5.4亿立方米淤泥,其中约3.4亿立方米淤泥与人类活动相关,4350万立方米的污染程度较高。”该负责人表示,为了根除巢湖水系污染问题,安徽省高标准实施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总清淤区面积约5.52平方公里,清淤工程量约158.8万立方米。工程主要施工内容为底泥疏浚、陆上排泥场、水上排泥场、余水处理、湿地生态修复、泥饼外运和矿坑修复。

据了解,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的清淤范围位于南淝河口外的近岸湖区,分布于南淝河航道左侧。“因为靠近航道,这片区域的泥污染程度比较具有代表性,再加上试点工程需要较大面积的场地,综合多种因素,最终确定了生态清淤的试点范围。”

淤泥往哪去?

制成“泥饼”进行矿坑修复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新闻记者在长临河镇南淝河入湖口左侧近岸湖区看到,该试点工程包括一个陆上排泥场和一个水上排泥场,其中,陆上排泥场建有沉淀池、固化车间、余水处理等系统。

据了解,巢湖湖底的疏浚底泥通过环保绞吸船的输泥管道输送到陆上排泥场,经过垃圾筛分系统将贝壳、生活垃圾等杂物进行分离,泥浆进入岸上的沉淀池,然后由一艘小型绞吸船将泥浆输送到14个浓缩罐中。同时进行加药处理,实现初次的泥水分离,絮凝好的淤泥等待下一个环节。在158.8万立方米的清淤工程总量中,约128.8万立方米的淤泥都将来到陆上排泥场进行固化处理。

随后,记者进入固化车间,看到工人正通过加药系统注入脱水助剂。“这个环节主要是加速泥、水分离,絮凝之后的泥通过管道输送到固化车间的带式压滤机和板框式压滤机进行机械压榨脱水固结,形成‘泥饼’。”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项目技术负责人关宇介绍说,这些固化后的干泥,经皮带机输送至南淝河口临时码头,最后经水运、陆运送至郭家山一带的矿坑进行矿坑修复。“对于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尾水,我们也会进行物理和化学两道环保处理工艺,处理后的尾水排放标准满足《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的一级排放标准。”

泥土固结后用于滨湖湿地修复

水上排泥场位于清淤区附近巢湖大堤外侧两处现有滨湖湿地带之间的水域,周边设置了围堰,围封后形成吹填区,淤泥同样通过环保绞吸船输送至吹填区内。

“大堤内侧,这一条条的黑色袋子就是土工管袋,里面是吹填固结好的淤泥。”技术负责人解释说,土工管袋是由高韧土工织物编织而成的,具有立体过滤结构,除了平面透水能力以外,还具有垂直渗透能力。“简单来说,淤泥进入土工管袋时存在一定的水动力,这种立体过滤结构不仅能快速透水,还能有效截留颗粒物。添加脱水助剂之后,絮凝好的淤泥留在袋子里,滤液则通过管袋排出。”该负责人表示,像这样进行脱水固结,淤泥将原位用于湖滨湿地带修复,减少了绿化种植土的采购。

据了解,除了陆上排泥场“消化”的128.8万立方米淤泥,余下的30万立方米淤泥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在水上排泥场进行处理。“在湿地修复时,按照设计要求,我们会将固结好的土工管袋进行破袋处理,泥土原位进行地形塑造,并种植水生植物,放养底栖动物,营造以芦苇为优势种的湖滨湿地。”该负责人说道。

试点作用何在?

为今后大规模清淤提供技术支撑

此次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共配置了两艘大型环保绞吸船,为减少对船只的影响,涉及航道下方的区域走的是“潜管”,与水面保持一定的距离,与环保绞吸船相接的位置则使用“浮管”,最长的管道达到5公里左右。

安徽省巢湖管理局环保处负责人介绍说,试点区域的清淤深度为20~50厘米,目前陆上固化车间每周能够实现干泥外运1万立方米。“截至目前,试点工程已完成了计划总量的30%左右,整体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该负责人表示,传统的清淤方式只是将淤泥清理上岸,会占用大量土地,生态清淤则将淤泥进行固结并用于生态修复。

据了解,在巢湖生态清淤试点工程进行的同时,相关部门及专家正在进行平行研究,比如目前的清淤方式、固结方式是否为最优?哪种机器效率更高?都需要进行论证。“生态清淤是巢湖治理的重要方式之一,试点的目的就是要研究这种方式的可行性。”该负责人表示,此次试点不仅可以改善试点区域的水生态环境质量,也为今后巢湖大规模底泥内源污染治理、生态修复及效果评估提供技术支撑。“如果此次试点的清淤效果能够达到预期,今后将大力推广。”(记者姚一鸣)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