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完饮料的易拉罐,你会怎么处理呢?是随手扔进垃圾桶,还是收集起来卖给废品回收站?在太仓市浮桥镇,有这样一个人,在他的巧手之下,这些废弃的易拉罐都变成了一幅幅惟妙惟肖、精致生动的工艺画,他就是“易拉罐画”匠人奚常青。

一支笔、数把刀、几只易拉罐,伏案一番精工细雕后,不起眼的易拉罐摇身一变,成为活灵活现的艺术品。20年来,奚常青带着他的学生用几万只易拉罐创作出了近千幅作品,不少作品先后在全国和省市平台上获奖。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奚常青还精心创作多幅抗疫主题易拉罐画,以工匠“艺”心助力疫情防控。

玩转易拉罐,巧手再现抗疫生活场景

“小朋友张开嘴巴,‘大白’弯腰进行核酸采样……”作品中人物神态自然、表情惟妙惟肖。很难想象,这是一幅用易拉罐作为“纸张”和“笔墨”创作的“画”。

这样的易拉罐画,在太仓市浮桥镇牌楼社区居民奚常青家里还有不少。奚常青说,苏州本轮疫情发生以来,核酸检测成为热点话题。他专门针对核酸检测,创作了多幅作品,包括《逆行者》《白衣战士》《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等等。自2020年起,他已围绕疫情防控这一主题,创作了一系列易拉罐画。

“那些奋战在一线的白衣战士,坚守一线的志愿者,积极参与、配合疫情防控工作的居民,每个人都在努力,都很了不起。”奚常青说,他希望用作品来展现疫情防控一线人员的风采,用实际行动为苏州疫情防控加油鼓劲。

而一沓沓废弃的易拉罐外皮,经过民间艺人的巧手加工,成为一件件饱含深情的艺术品。奚常青的抗疫主题易拉罐画一经完成,便得到了社区居民和众多网友的连连称赞:“高手在民间!没想到小小易拉罐也能作画。”“逼真生动,体现现实生活。”

记者看到,这些抗疫主题易拉罐画,题材选自每个人熟悉的生活场景。《抗击疫情,我们在一起》画作由医务人员、警察、社区工作者、志愿者的四只手组成,画面寓意团结在一起,众志成城,抗疫必胜;《抗疫女战士》画作中,白衣天使不分昼夜奋战在抗疫第一线;《竹报平安送瘟神》寓意爆竹声中送瘟神,愿每个人都平安健康。

奚常青说,创作抗疫题材易拉罐画并非易事。图案小、构图简单一点的作品,例如《核酸采样》《逆行者》等,制作需要花费十个小时以上,连装裱也要一整天才能完成。构图复杂的作品,例如《竹报平安送瘟神》,需要十天左右才能全部完成。

立体又环保,易拉罐画让他醉心创作

奚常青受从事雕花工作的父亲影响,从小喜欢美工,对木雕的线条和刀工也有一定了解。2002年起,他对易拉罐(铝镁合金)这种材质产生了浓厚兴趣,经过不断尝试,最终将蝶翅贴画技法中类似图案和相似色彩可借用这种方法用到工艺画中,在全省乃至全国首创了彩色易拉罐工艺画。

奚常青回忆说:“2002年的一天,我偶然通过媒体看到,苏州有人用易拉罐制作宫廷椅子,它正面带着彩色,反面还有银白色,而且还会反光。当时我眼前一亮,觉得这种材质特别好,就萌发了用易拉罐材料创作的欲望。”

奚常青告诉记者,在专心制作易拉罐画之前,他还做过蝶翅画、剪纸画、烙板画,但都因没有材料或不易保存等原因而“搁浅”。相比之下,易拉罐这种材料很容易找到。

“我的第一幅作品画面是一条金鱼和水草,创作完成后得到家人和邻居的好评,觉得立体感强,远看效果还不错。从此,我对创作易拉罐工艺画一发不可收拾,只要一有空,就全身心投入创作中。”奚常青说。

虽说易拉罐材料随处可取,但制作一幅易拉罐工艺画,却是复杂的手工活。从设计底图、图案分离、选材用料、描拓、刻画成形到黏合拼接,中间每一道工序都容不得丝毫马虎。一幅40厘米见方的作品,往往需要耗费三四天的时间,而一米多见方的作品则需要数月才能完成。这不仅需要创作者有扎实的艺术功底,更需要有超乎常人的毅力与坚持。

“现在制作一幅画,大概要用上几只甚至数百只易拉罐。”奚常青在摸索中自创了描、刻、剪、成形、粘贴等工艺制作流程。他觉得这门工艺是一门纯手工工艺,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是心、脑、眼、手的完美结合。

第一次让他感到被认可,是作品《连年有余》在苏州市里获奖,当时感到很兴奋,让他觉得自己的易拉罐画作品终于被正式认可了。随后,他的作品参加另一次活动时,第一次被主办方收藏,“立体又环保,这是大家对易拉罐画的最多褒奖,也更加激发了我的创作动力。”

从废弃物到作品,这门艺术会坚持下去

时代在发展,人们对工艺品的观赏要求也在提高,奚常青的创作也在不断突破自我,他将国画、版画、剪纸、蝶翅贴画及雕刻技法应用到工艺画中。他还自创了线条错位法、近色借用法、多层拼接法等技法,不断提升作品的视觉冲击力。

20年来,奚常青和他的学生用了几万只易拉罐,创作出近千幅作品,易拉罐画的创作,已成为奚常青生命的一部分。

奚常青作画的第一步是先打出一个草样来,然后根据草样用铁刻笔雕刻成纹路和花样,再把图案一个个拼接上去。奚常青指着一幅鲤鱼跳龙门的易拉罐金属画说,像这样一幅画需要80多个图案部件拼接上去,而且要让它浑然一体,看不见缝隙。此外,有的易拉罐金属画上的颜色还要高温烙上去,又不能失去金属画的色泽。“灵感来的时候,我半夜都会爬起来制作。”因此,他的工作台上始终堆放着铁刻笔、剪刀、镊子、胶水等工具,方便自己随时动手创作。

作为一名工艺美术老师,奚常青一直认为自己有责任和义务,将这门技艺传承下去。手工制作过程是漫长的,于是他就利用这个过程,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毅力等良好品质。奚常青说,他会继续做好学生的教学授艺,也会在工艺画推向市场方面作出努力,让易拉罐工艺画在艺术领域和画艺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从废弃物到作品,这是一门艺术,我会一直创作下去,这是我一生的追求。”奚常青这样说。(记者方方)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