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这就是我小时候记忆里的味道。

江南腊八粥

食材:大米25克,糯米25克,红豆15克,黄豆15克,花生米15克,小冬笋1个,茨菇3个,莲子15颗,核桃仁6瓣,青菜3棵,马蹄3个。

调料:盐5克,鸡精适量,橄榄油1小勺。

制作:青菜去除老叶,用清水浸泡半小时洗净切细丝,黄豆和红豆,花生一起放碗里提前用水浸泡二小时左右;大米和糯米洗净也提前浸泡二小时左右;把马蹄洗净去皮切碎粒,茨菇去皮洗净切薄片;冬笋洗净切碎末。

准备土锅(砂锅也可以)一个,把红豆黄豆和花生米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开转中小火慢慢煮到里面的豆子七分熟左右。放入除青菜外所有食材加入平时煮粥的水大火煮开转小火慢慢煮20分钟左右,为了煮粘稠开始需要边煮边搅拌10分钟左右,转大火把青菜放入煮开,加入盐和鸡精,1小勺橄榄油搅拌均匀,加橄榄油是为了煮出来的粥色泽鲜亮清香,而且入口软糯。闷2分钟即可。

腊八粥的来历

释迦牟尼原本是王子,他深切同情劳动人民的苦难遭遇,二十九岁时,毅然舍弃了王族生活,去探求解救人生痛苦的方法。相传,一天释迦牟尼来到一片茫茫无际的荒漠,又饥又渴,终于不支倒地。这时,恰巧有个善良的牧羊姑娘路过,忙将随身所带的杂饭与泉水调煮成粥,喂给释迦牟尼吃。释迦牟尼醒来后,谢过牧女,继续前进,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修行了六年,终于在十二月初八那天得道成佛。从此以后,凡逢十二月初八,各佛寺均效法牧女献粥,取香谷、果实煮粥,供于佛像前。

远古时期,人们往往在冬季用猎获的禽兽祭祀天地、祖先,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古代“猎”、“腊”是同一个字。沿袭下来,就把处在冬末春初、新旧交替之际的十二月称做“腊月”。据古书记载,在南北朝时,就流传着“腊鼓鸣、春草生”的民谚。说的是在腊月,农民为了喜庆一年的丰收,敲打腊鼓,跳起各种舞蹈,预祝来年再有一个好收成。

中国古代民间有在冬至前后食用“赤豆粥”的习俗。如《本草纲目》赤豆条记载,传说中那位头撞不周山的共工氏有七个“不才”儿子,“以冬至死为疫鬼”,故于是日作小豆粥,来祓除瘟神疫鬼。这个节日风俗,后来和佛教纪念“佛祖成道,的“五味粥”逐渐融合,宗教迷信的成份也逐渐淡薄下来,成为入腊以后的节日佳品——“腊八粥”。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