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恶如仇 [ jí è rú chóu ] ,汉语成语,出自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疾恶如仇,指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

常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

疾:憎恨;恶:指坏人坏事。憎恨坏人坏事就象憎恨仇人一样。[1]

出处

汉·孔融《荐祢衡表》:“见善若惊,疾恶若仇。”[1]

典故

疾亦作“嫉”。憎恨坏人坏事,如同誓不两立的仇敌。形容人的正义感极强。《晋书.傅咸传》:“咸字长虞,刚简有大节,风格峻整,识性明悟,疾恶如仇,推贤乐善。”[1]

成语“疾恶如仇”最早出于东汉太尉,汝南平舆(今河南平舆)人陈蕃给当时皇帝汉桓帝一封奏折。替两个忠臣鸣不平。一个是山阳太守翟超部下督邮张俭。他看到中常侍侯览在家乡残害百姓,母亲死后大兴土木。上书弹劾无果,便摧毁了侯览母亲的坟墓和住宅,而使翟超获罪。一个是东海国宰相黄浮,听说中常侍徐璜的侄子徐宣,在担任下邳令时残暴酷虐,曾要求原汝南太守女儿为妻,因遭拒绝而闯宅抢人,又以箭射作为游戏,将其杀死。黄浮得此信息后即刻抄家捕凶,把作恶多端的徐宣就地斩首,因而获罪判刑。时任太尉的陈蕃不顾个人安危,上书桓帝,义正词严地批评桓帝的作为,申明侯览、徐宣之罪死有余辜。同时对翟超、黄浮奉公不挠、疾恶如仇的行动表示钦佩,并请求赦免其罪。

嫉恶如仇与疾恶如仇区别

解答:

“嫉恶如仇”与“疾恶如仇”没有区别,是可以通用的成语,意思都一样,互为近义词,只不过嫉恶如仇是现在用的多,疾恶如仇是以前用的成语。两者的读音不同,“嫉”读四声,是痛恨的意思,而“疾”读二声,是憎恨的意思。

“嫉恶如仇”造句:

1、王局长是个疾恶如仇的人。

2、他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受到了人们的拥护。

3、艾老师是个爱憎分明、疾恶如仇的人。

4、他秉性刚直,爱憎分明,疾恶如仇,受到大家的拥护。

5、这位富有正义感的老人对坏人坏事疾恶如仇。

6、他勇于献身拼命工作;他酷爱学习如饥似渴;他嫉恶如仇爱恨分明;他不畏艰难挑战病魔。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