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安康,高考顺遂。刚过了端午假期,昨日全省36万考生奔赴高考考场。市教育考试院汇总了一天下来各考点的情况,杭州高考首日平稳顺利。

高考似乎有一股神奇力量,将已经参加的、正在参加的以及将来要参加的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场横亘于不同时代、跨越千万里路途的巨大共情。这既是一种社会情怀,也承载人们对考生金榜题名的美好祝福。

虽然高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与过去“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相比,如今的“新高考”早已改变“一考定终身”的局面,有着多次学考、选考经验的考生也愈发淡定,他们以更从容的心态迎接这场“挑战”。

昨日,记者兵分多路直击杭州各考点现场。考场上,考生们全力以赴、逐梦未来;考场外,送考、护考、助考温暖有爱。

高考不是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今后的路通往何处,有着无数可能。祝愿天下考生,梦想如期而至。

最真挚的送考

即将退休的老教师用爱上好“最后一课”

浙大老教授追忆首届高考为考生加油

每年高考,送考都是绕不开的主题。

在杭二中滨江校区考点门口,高三(3)班班主任钱桂芬,给进校的每位考生派发“好运锦囊”,并给他们一个大大的拥抱。钱老师教的是化学,今年11月她即将退休,这个班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且是高一入学就开始带起,所以师生间感情特别深。

高考前一天,钱老师给同学们上最后一课,召集高中三年所有任课老师,为学生们合唱《送别》,现场不少学生双眼濡湿。最后一课,她送给同学们四个字——厚道、后劲。“我对他们说,希望你们底蕴、实力都要厚,这样才有能力帮助更多人。‘后劲’是希望你们成为长跑选手,不光在高考赛场上,今后也要坚持……”

同样是在杭二中滨江考点,吴爸和郭妈一身红衣,显得很喜庆。对儿子的培养,夫妻俩一直很重视,孩子在二中读书后,他们就在附近租了房子,当天是走路陪儿子来赴考的。

1994年,吴爸和郭妈参加了高考,吴爸考进了北京理工大学,郭妈考进了东南大学,妥妥的一对学霸父母。这段时间,郭妈常和儿子交流当年考试的心得:“这两天我跟儿子说得最多的,就是高考是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但不是唯一的重要节点,就把它当做一场平常的考试。未来的路还很长,正常应对就好。”

十四中凤起校区考点,一位老先生站在校门口留影。他叫张梦新,今年75岁,45年前就在这里高考,那时候他刚过而立之年,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考生,后来成为浙大新闻系的一位教授。昨天,老先生特地赶来拍照留念,同时也为考生们打气。他感慨地说:“当下的考生遇到了好时候,我那一年高考全国大概只有4.8%的考生能考上大学,而现在的录取率超过90%。所以一定要成熟冷静,考出自己的水平。”

最暖心的护考

为方便考生 全省首次实行“五码合一”

男生跑错考场 交警火速出警16分钟送达

昨日一早,考生们在家长的温暖送考中走进考场,但总有一些小意外发生。

学军中学考点门口,一位学生忘带身份证。“没关系,先报一下身份证后6位数字,考生先进考点,不要耽误考试。”现场的老师嘱咐身边的家长,可以回去取身份证,或到派出所临时补办身份证,在考试结束前送到即可。

今年,为了方便考生,全省利用大数据优化信息查验方式,考生进入考点首次实行“一屏通览,快速通过”,即考生刷身份证,一屏同时出现本人准考证、健康码、行程信息、疫苗接种信息、核酸检测信息等“五码合一”,部分考点还可同时查验体温即“六码合一”。考生进入考点仅需带好身份证,进入考场则继续采用人脸识别进行身份验证。

“怎么办,我核酸过期了!”早上7点50分就赶到杭二中东河校区考点的小陈急得直跺脚,原来他记错了之前做核酸的时间,早上才发现已经超过72小时。

“别急,你在这儿等着,我去站点拿物资,马上回来。”上城区小营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长明寺巷站点护士周静月得知情况后,一边安慰小陈,一边跨上电瓶车赶往附近的站点。几分钟后,周静月就取来了物资,现场给小陈进行核酸采样。“估计还会有考生忘记做核酸,我在这等到进场结束吧!”经验丰富的周静月守在保障点,截至上午8点半,她共为6名师生进行了核酸采样。

8点45分,十四中凤起校区考点门口,一位交警骑着摩托车把一位考生送到。原来,这位考生一早去了十四中康桥校区,发现自己跑错考点后,立刻报了警。拱墅交警大队康桥中队辅警王欣第一时间赶到康桥校区。“当时我接到报警求助,在石祥路通益路口接上了这名考生,之后一路鸣警笛上了高架,从留石转上塘,再经由地面道路到了十四中凤起校区考点,全程只花了16分钟。”王欣说。

最实用的助考

连续12年公益出品高考志愿填报手册

学生、家长可预约到杭州日报社领取

在杭州高级中学贡院校区考点,一身粉色长裙的李阿姨拿着本报出品的《2022高考志愿填报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认真翻阅了起来。“刚刚我们几位家长还在说呢,高考结束后,填志愿也是门大考,这本手册刚好可以做参考。”在李阿姨身边,几位同样戴着杭州求是高级中学红色定制款口罩的家长,听说这是杭州日报出品的指南,都纷纷上前想要一本。

作为本报品牌项目,今年是《指南》推出的第12个年头,邀请经验丰富的省教育考试院专家、高校招办主任等撰写志愿填报技巧,免费送给高考生,助力考生进入适合自己的大学。

当天,《指南》还出现在了杭城多个高考考点,受到了考生家长的热捧。分发完毕后,还有家长询问:“刚刚儿子同学家长问,这本《指南》哪里还有的领呀?”

大家可关注“杭州日报学点点”微信公众号,在对话框中发送:指南+姓名+手机号码+地址,进行预登记,再到体育场路218号杭州新闻大厦一楼杭报广告部前台领取,时间9:30—17:00(工作日),每人限领3本,领完为止。(记者 王厚明 胡鸿 王泽英 柴悦颖)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