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平微融圈 何露露 柴媛媛

这几天,临平区塘栖镇三星村的枇杷种植户姚六松正忙得不可开交。

“今年来收枇杷的人又多了不少,早上刚摘的100斤枇杷,半天就卖光了!”姚六松一面忙活一面伸手指了指家门口的路,“自从村里的马路修通后,到我们家门口直接收购农产品的商户越来越多,我们这个曾经冷清的地方一下子就变热闹喽!”

从“冷清”到“热闹”,转变得益于塘栖镇提出的“全域美丽”行动。

这些年,塘栖通过将村道与省道、高速相接,打通了“陆上经脉”。利用“五水共治”与乡村风貌的提升工程将古镇小村、旅游景区进行有机串联,增进了区域与外界的联系,使农业、文化、旅游等融合发展,进一步带动了城乡共富。

路网进村

老百姓家门口增收

姚六松所在的三星村位于塘栖镇西南部,村民们的经济收入来源主要在于种植枇杷、茭白等农作物。

“以前村里的路小,大车子进来难,收购商户都不愿意来。”老姚介绍说,自己家里种有30来棵枇杷树,年产量在1500斤左右。为了把家里的枇杷卖掉,早几年他必须赶到镇上或者市区贩售,一天下来也就卖掉30来斤。而为了卖个好价钱,他还经常会在前一天晚上10点便赶到集中收购点“蹲守”。

2018年,聚焦“美丽城镇”建设,塘栖镇启动了“四好农村路”项目,并将“四好农村路”与景区配套、美丽乡村、农业经济等融合建设。一年多后,姚六松家门口的路便通了。“柏油马路修到家门口,商户的大车子也可以直接开进来收购,方便太多了。”姚六松开心地比较道。

和姚六松一样,茭白种植户姚金海这几天也很忙。“现在路宽了,一辆卡车一次就可以装一万多斤茭白,从田里到仓库也从原来的半个小时缩短到了15分钟,很好的!”姚金海说,这两年他的茭白销量越来越好,运输成本也降低了不少。

从“走出去”到“引进来”,“四好农村路”的建设让三星村的村民们尝到了“甜头”。“路好了,可以做的‘文章’就更多了。未来,三星村将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建设,设置集中的枇杷采摘区,开设农产品集市,把村民的茭白、荸荠等农作物推销出去,让老百姓的钱袋子都能‘鼓起来’。”三星村党委书记沈文洪说。

路通民心畅,道顺百业兴。今年,塘栖镇又启动了新一批“四好农村路”的项目建设,涉及21条道路,共21.5公里,建成后将惠及西苑村、莫家桥村、柴家坞村等8个村,这也将进一步打通塘栖乡村建设的“毛细血管”。

绿道环村

北塔漾“漾”起别样风情

“我女儿嫁到了柴家坞村,就在河对面,以前过去要绕路半个多小时,现在好了,过个桥就到了,太方便了。”在姚六松看来“全域美丽”不仅带来了“收益”,更提升了自己的生活品质。

2021年初,塘栖镇在塘超小径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开始谋划打造北塔漾区块农文旅融合项目,进一步带动该地乡村共富的建设。“我们改造提升了景观人行桥8座、道路3.4公里,整治河道岸坡2.4公里、绿化2.8万平方米,还增加了绿道景观照明、节点项目、环卫设施等。”塘栖镇区域发展办公室主任张子梁介绍说。

眼下,一座座景观人行桥把原先被水域阻隔的村庄联结了起来,这也让老姚去女儿家的路程大大缩短。

就在不久前,一条总长度3.6公里的北塔漾绿道环线也完成了建设,它串联起宏磻村、河西埭村、莫家桥村、三星村、西河村等周边5个村,结合枇杷采摘和农家乐,形成了一条以枇杷产业为基础的现代休闲旅游、民俗文化体验线路,带动周边农民增收共富。

一到傍晚,村民漫步其间,尽享沉浸在大自然里的美妙体验。假期也有不少游客带着孩子来这里露营、烧烤。昔日冷清的北塔漾两岸,如今变得十分热闹。

“我们利用北塔漾绿道的建设来推进环境升级和基础设施的完善,提升沿线老百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张子梁说,下一步的设想是将北塔漾区块的5个村庄进行一体化发展,以丁山湖水韵风情共富带为样板,结合“三服务”工作,在“北塔漾”建起一个全新的共富“朋友圈”,进而对塘栖共富的发展方式进行一个大升级。

或许用不了多久,“北塔漾”这颗“新星”就将为塘栖带来别样的惊喜。

[记者手记]

两年前,我第一次去北塔漾时,走的还是狭长的泥路,两岸零星种着些枇杷树,即便是像我这样的临平本地人来得也不多,更别提会有游客选择来此游玩小憩了。所以在今年枇杷丰收的季节再一次来到北塔漾时,我是有些惊讶的:水清岸绿、村舍依依,让人感觉恬静风雅,还真的成了最适合在朋友圈“打卡”晒图的休闲地。

沿着北塔漾绿道一路向南,河西埭的皮影戏、宏磻村的“软条白沙”、柴家坞村的蜜饯……这些分散的产业特色与文化遗产似乎也变得更亲切可感,有了更多的可能。

翻开塘栖镇地图,以秋石北路为轴线,丁山湖在东,北塔漾在西。在“全域景区化”的建设推进之下,丁山湖已成为塘栖“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的典范,而“新秀”北塔漾的强村富民“乡村振兴路”也正在大步向前。(记者 涂玥 沈鹏阳)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