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少年儿童健康成长,要斩断伸向儿童的“无良”之手。未成年人消费市场绝不是“唐僧肉”!纵观这些案例,很大一个共性就是利用未成年人好奇心和单纯的探索心理,比如,以“盲盒”为幌子,趁机销售临期食品甚至假冒伪劣商品;违规使用食品添加剂,甚至向冰淇淋、蛋糕和牛排等食物添加金银箔粉等,可谓利欲熏心。再有,“向未成年人销售烟酒”已是老问题了,新修订并于一年前实施的《未成年人权益保护法》也对此作出规定,然而,从各地多有查处来看,这仍是问题高发区,必须加大监管。一方面,要着力提升精准监管,畅通消费投诉渠道,善以大数据赋能,瞄准问题多发高发,打人民战争,打常态化治理战;另一方面,要增进社会公众防范意识,加大对未成年人日常引导和常识普及,引导未成年人建立良好消费习惯等。
也应看到,守护未成年人市场和社会环境,咬紧日常消费领域的同时,还要警惕不良商业文化对孩子身心侵蚀。比如,前述专项行动中,一些无良商家推出所谓的“网红食品”,包装中充斥着性暗示、性挑逗等文字和图案,“无底线营销食品危害身心健康”。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问题产品,往往以前卫为名,在装饰设计中兜售所谓的“暗黑”文化、“丧”文化等,且因甚少被关注,极易为监管忽略。对类似案件的查处,要以整改排查做到举一反三,以“黑白名单”制的建立等来加大监管,打足“补丁”。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好行业协会组织作用,强化从业人员责任意识、社会担当,提升行业自律。
牢牢扎紧未成年人市场和社会环境安全“篱笆”,市监部门要牢牢扛起主体责任,全社会都要积极行动起来,关注孩子日常消费行为和市场消费动态,共同守护孩子健康成长。(评论员 涂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