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第一张增值税电子专票在宁波开出后,发票数字化改革之路也随之开启。围绕供应链上下游协同网络的构建,传统对账结算系统也在不断升级,而通过增值税发票系统追溯供应链各台信息,正在成为企业自建电商化采购中心的大趋势。

10月28日,一位央企财务部门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在国家发布数字化转型战略后,多数企业都把这一战略纳入企业发展规划中,对于集采电商台的建设,目前企业层面特别是央企都在做各种探索和尝试。

“今年以来,我们也和一些第三方发票开发公司进行了接洽,我们希望电子发票系统能对接企业的集采系统,最终实现发票、信息和资金的统一,以最大程度减少上下游供应商和经销商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该人士透露。

据他介绍,目前集团对发票接入集采系统的核心要求是首先要保障数据安全。“我们对第三方台的接入规定,是要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履行相关数据安全保护义务。”该人士说。

据悉,今年9月1日,《数据安全法》正式施行,作为数据安全领域里的基础法律,该法是我国进行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的纲领文件。

对于企业来说,《数据安全法》实施后,围绕数据安全如何得到保障的话题,市场人士也对此进行了热议。

中科迅联智慧网络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COO陈玉刚在接受采访时对这一话题进行了总结:“当发票系统接入企业采购和财务系统后,从技术操作手段看,我们是可以看到企业各种数据的,但对数据安全我们一直坚持的原则是:聚焦应用,不碰数据,也因此才能和企业之间建立信任感。”

基于这种信任,目前中科迅联服务的客户集中在高端制造业和电力能源及军工业等领域,包括中国科学院、国家能源、航天科技、国家能源e购、西门子(中国)、ABB(中国)、金佰利(中国)、长安福特等大型企业。粗略计算,中科迅联服务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5万家。

在陈玉刚看来,2019年宁波开出第一张增值税电子专票后,供应链数字化对账结算系统的改革也在慢慢推进。借助发票数字化的安全合规,数字化结算可以有效衔接传统供应链结算流程的断点,从而推动企业供应链协同网络的构建。

在第五届中央企业电商化采购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国资国企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中国国资国企产学研协同创新台董事长袁绍理表示,当前采购管理智慧化和数字化已成为大势所趋,这种趋势体现在物资采购和供应链构建上,而加快企业集采电商台建设,是加速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

企业对账结算系统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状况的增值税发票数据,也顺势成为打通供应链对账结算的“利器”。

记者了解到,去年,税务部门曾通过税收数据监测帮助企业实现复工复产。来自税务部门的信息显示,通过增值税发票数据系统,税务部门筛选出库存及原料生产的企业信息,通过双向对接、修复生产链条,帮企业顺利恢复了产能。

对增值税发票数据系统在实践中的应用,陈玉刚也深有感触。采访中,他告诉记者,供应链数字化改造可以让供需双方精准匹配,减少信息错配,从而实现供应链产业链自主可控。

以某央企集团电商台为例,陈玉刚介绍说,目前该集团电商化采购按照三个步骤正在有序推进。“该系统实现了发票协同,同时对接集成企业商城或ERP系统促进各方快速达成账单共识。”

陈玉刚进一步解释称,在流程自动化、管理数字化基础上,企业集采数字化通过对价格、质量、时间的优化,能够有效提高采购部门的效率,并能降低后期财务成本。

在《求是》杂志上,文章指出,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

在此之前,2017年国务院办公厅也曾发布《关于积极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的指导意见》,文件指出到2020年,形成一批适合我国国情的供应链发展新技术和新模式,基本形成覆盖我国重点产业的智慧供应链体系。

按照政策要求,供应链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以提高质量和效率为目标,以整合资源为手段,实现产品设计、采购、生产、销售、服务等全过程高效协同的组织形态。

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现阶段的供应链创新也开始走向数字化。

陈玉刚认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供应链已发展到与互联网、物联网深度融合的智慧供应链新阶段。“新发展阶段,供应链创新的目标是在满足现有需求侧基础上,驱动供给侧的价值创新,不断提供让消费者更加满意的产品,这亦是当前供应链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改革目标。”

(本报记者 杜丽娟 北京报道)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