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德市李家镇,地处杭州最西边,是典型的山区镇。祖祖辈辈的李家人,守着绵延大山过日子,家家户户都有几亩油茶林。早在汉代,当地就有种植油茶并榨油的记载。到了宋朝,这里的山茶油还一度成了“皇家贡品”。

然而,四季更迭,岁月流转,被祖辈们视为“大山里的宝”的油茶树,也如草木枯荣,经历了盛衰,甚至一度被年轻人当成了“乡愁”记忆。如何激活“沉睡”的大山,从“靠山吃山”向绿色发展转变,是李家镇近年来一直在探索和创新的方向。

今年年初,中央一号文件出台,明确提出要“扩大油茶种植面积,改造提升低产林”。这无疑为李家人发展油茶产业指明了方向。

眼下,走进这座杭州最西部的小镇,记者发现套种中药、培育马蜂、发展林业旅游等一系列被当地人喻为“万亩林千户富”林下经济共富项目已在“茁壮成长”,勤劳的李家人正从靠山吃山的单纯榨油产业转型;立体化的山林经济建设,不仅让这片绿色的土地迎来了“花开遍野”,也让当地百姓驶上了共同富裕的“快车道”。

“林上摘果,林下采药” 让农户实现“双收入”

长林村,是李家镇油茶林套种中药材的试验村。2018年起,村里就尝试着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在山茶林下套种黄精、玉竹等中草药。

早早等候记者来访的黄华龙,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也是村里套种试验的第一人。在他身后,成片的油茶林在早春阳光的照射下,已是一片生机盎然。“我们这里最多的就是油茶了,我从30余户农户手中流转了620亩油茶林。不过,这可不是单纯的油茶林,还是各种中药的种植基地哦。”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不远处的油茶林间,工人们正在小心地翻整土地。这些年的经验让黄华龙明白,疏松后的土壤里,更有利于中药材的成长。

“今年,我套种了黄精480亩,玉竹120亩,其他中药材20亩。大部分中药材都喜阴,但还要保证35%的光照度,在这样的环境下,中药材的产量会更高。”黄华龙说,之前他的中药材是种在田里,产量不高。后来,镇里与浙江农林大学合作,成立中药材产业党建联盟,设立了专家工作站,并请来了邵清松教授等专家现场指导相关技术,这为黄华龙打开了“另一扇窗”。

如今他不仅成立了樵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长林药材专业合作社,除了自己流转的山茶林外,他还以公司名义与镇里另外9家家庭农场签订协议,油茶林下套种中药材2000余亩,由他的公司提供选苗、施肥等技术支持,统一种植标准,最后会按照市场价兜底负责统一收购。

“以黄精5元/斤计算,保守估计5年产值可达6000余万元。今年市场行情好,现在市场价已达到10元/斤。”黄华龙说,去年他试着挖了1.2亩的黄精,就有5000多斤,“这还只是三年,如果五年后再挖,产量肯定还能再翻上一番。”

在他的带动下,李家镇周边52家农业主体在当地林下套种中药材,800余户农户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致富。今年已60岁开外的村民诸葛平,就是其中之一。“年龄大了,干不了太多重活,我把油茶林流转出去,每年还有流转费,而且这片油茶林是我自己的,每年油茶丰收的季节,这些收成还是算我们自己的,日常还不用自己管理,省心!”闲下来的他,就经常和其他村民一起上山为黄华龙的中药材除草、采收,等于又有了第二份收入。

“林中养蜂,林间旅游” 有效激活“大山资源”

本地出产的山茶油成为“皇家贡品”,是李家人延续千年的乡愁。然而,就在去年,这段乡愁又有了“新故事”——在2021年的第14届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建德市李家镇的马蜂酒、麒麟山山茶油惊艳亮相,以“纯天然无污染、优质健康”的优势脱颖而出,荣获森博会金奖。

这是对“大山出品”的最大肯定和鼓励,也进一步擦亮了李家镇“省林下经济特色产业强镇”金字招牌。而其背后,离不开沙墩头村人——张光华的浓浓乡愁。

五年前,张光华从云南学习养马蜂归来,开起了“幽谷蜂王家庭农场”,开创了建德市规模化林中养殖蜜蜂的先河。记者见到张光华的时候,他正在海拔400多米的高山上为培育新一轮马蜂做准备。“马蜂喜阳,以吃昆虫和树浆为主,一般都放养在人烟稀少的高山上。我自家的油茶林,品种比较矮小,地势也不高,只放养了一些。更多的要选择海拔高的山林。”

张光华的马蜂一年培育一次,但据他初步估算,经过这几年的发展,他的农场一年净利润可达七八十万元。胆识,是他的致富秘诀。他笑着说:“马蜂,一般人不敢养,但马蜂一身是宝,市场需求也很广阔。直接地讲,单卖马蜂3元/只,蜂王100元/只。而市面上受欢迎的马蜂酒,因增强抵抗力等功效,也很受消费者欢迎。25只马蜂的马蜂酒,价格每瓶在120—200元,我去年一年卖了8000多瓶。此外,还有蜂蛹和蜂蜜……”张光华笑盈盈地算着账,对林间养蜂产业的前景和信心,溢于言表。

不过,这并不是张光华对林间养蜂的全部计划。随着越来越多客商的纷至沓来,打造一个林间原生态的“马蜂养殖观光综合体”,已被他纳入蓝图:“它可以成为登山客的歇脚地,也可以为顾客了解马蜂和衍生产品,提供更全方位的服务。”

事实上,张光华关于“林间旅游”的想法,和李家镇政府不谋而合。去年,李家镇推出了“山地户外运动”项目,即利用丰富的山地林道资源,以及现有的林区道路,开辟麒麟山8公里的越野线路。

“去年年底本来都已经对接好了机车俱乐部,筹办越野机车赛事。但因为疫情缘故延后了。今年春暖花开之际,赛事估计会继续提上日程。”李家镇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此外,该镇还启动了浙西千里岗15公里户外徒步线路建设,覆盖遥岭古道、建德最高峰山羊坞尖等主要景观点,串联4个行政村并设立游线补给点,既能为村民带来增收致富的机遇,也能带动更多村民从事相关经营活动。

蹲点笔记

“万亩林 千户富”不是梦

建德乡镇众多,李家不算最出名的,但从去年下半年到今春,短短半年时间,跑李家的次数,却超出我的计划。

从最初对“江南第一榨”古镇美誉的好奇,到被当地人壮大山林经济的雄心所吸引,每一次的采访都刷新着我对这片土地的认识。

去年年末的采访里,我记下了这样一组数据:全镇目前已有油茶面积1.7万亩,并以每年改造提升低产林1200亩左右的方式稳步保质增量;9家油茶专业合作社、山茶油生产企业去年实现了年产值5500万元,种植户亩均收益3500余元……

而最近一次采访,我又了解到李家镇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主导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其中提到下一步李家镇还将在现有的油茶产业基础上,鼓励发展油茶种植,力争到2023年全镇油茶种植面积达到2万亩以上。此外,对于提升林间亩产效益也做出了更多的规划。

青山不等闲,人勤春来早。无论是中药材的套种,蜂产业的植入,李家人为激活山林经济的每一步尝试,都带着绿色发展的思考。也许在我下一次踏入这片山林时,“万亩林 千户富”对李家来说已不再是梦想。(记者 胡月华 建德微融圈 尚飞)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