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来的接续奋斗,让东莞经济社会取得长足发展,“双万”新起点已触手可及。

这五年,是东莞综合实力实现大跨越的五年——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显著进展,创新驱动发展获得重大突破,产业发展优势得到明显巩固,城市品质内涵实现稳步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民生社会事业阔步向前……

在东莞市第十五次党代会即将召开之际,让我们一起来盘点这五年榜单上的东莞。一份份榜单、一项项荣誉,正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即将迈上“双万”新起点关键阶段的东莞。

以城市之名,大秀实力

东江翻腾,见证南粤科创新星冉冉升起;荣誉傍身,莞邑大地日新月异、生机勃发。

今年9月,2021年第18期《求是》杂志上公布了由国家统计局提供的《经济社会发展统计图表: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超大、特大城市人口基本情况》。根据普查数据显示,东莞晋升成为全国14座特大城市之一,位列特大城市第二位。

千万人口与东莞共生共荣,共同创造了一个综合实力强劲、一往无前的东莞。

在外界看来,东莞的标签有很多:“中国外贸百强城市”“特大城市”“新一线城市”,但这只是冰山一角。

年来,东莞屡屡在各大榜单上“出圈”:以城市之名秀综合实力——2021中国城市综合经济竞争力排名第17位;2021中国城市可持续竞争力排名第13位;2021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19位;集约用地、环境治理、财政预算、商事制度改革、稳住外贸基本盘等工作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GDP即将迈入万亿大关,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这背后不容忽视的,是东莞33个镇街(园区)的持续发力。

虎门的时装、大朗的毛织、长安的五金模具、厚街的制鞋、大岭山的家具……提起每个镇街(园区),总能想到一两个优势产业,人们会惊喜地发现东莞“一镇一品”的产业集群特征。

这在榜单中也早有体现,在《2021年中国中小城市高质量发展指数研究成果发布》中的2021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前100名榜单上,东莞有15个镇跻身全国“百强镇”,28个镇全部入选全国千强镇。而在《中国乡镇综合竞争力报告2020》中,东莞有20个镇进入2020中国百强镇,占据全省超半数席位,长安镇、虎门镇则进入全国十强。

“镇街兴,东莞兴”,分散的各镇街(园区)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兴旺发达的光辉足迹,助力东莞迈向“双万”新起点。

以科创之新,迸发活力

要想在城市发展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科技是第一要素。

这五年,松山湖科学城纳入大湾区综合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这五年,全国唯一、全球第四台脉冲式散裂中子源建成运行;这五年,大湾区大学、香港城市大学(东莞)相继落户……

今年11月,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共同发布《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No.19》,对2021年中国291个城市进行评价,其中,东莞挺进全国科创20强,位列地级市第三名,从全国第40位跃升至第20位。

在科技部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公布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监测报告2020》和《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20》中,东莞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位列第22位。

科创榜单的“大跨越”来源于东莞对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引领经济发展的前瞻

随着新活力的持续激发,松山湖科学城对外凸显强劲虹吸效应,更多高层次人才和高水项目源源不断汇聚,松山湖科学城俨然成为带动东莞科创高水发展的强力引擎。

广东省首批启动建设的4家省实验室之一、成立于2018年的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就位于松山湖科学城中,这里藏着众多“最强大脑”。据悉,实验室现有“两院”院士8位,研究成果连续两年先后入选“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和“中国重大技术进展”。实验室累计引进人才超900人,目前引进25个高水研究团队,孵化了26家产业化公司。

R&D(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占GDP比重全省第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7200家,稳居全省地级市第一;79家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排名全国第九……

大大小小的想法汇聚成一家家科创企业,集聚了一群群人才,串珠成链,东莞用科创引领经济,绘就了全链条体系的“科技创新+先进制造”新蓝图。

以生活之美,展现魅力

走在繁花点缀、绿意葱茏的莞邑街头,洁净的道路旁偶遇便利店,还可以约上知己好友,在街角的咖啡厅喝上一杯香气四溢的咖啡。

生活在东莞,便利,惬意。

今年1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关于命名第十批(2020年度)国家节水型城市的公告》,东莞上榜,成为“国家节水型城市”。10月,在《生物多样公约》缔约方大会第十五次会议生态文明论坛上,东莞市被授予第五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称号。

至此,东莞先后获得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水生态文明试点市、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等荣誉称号。

麻涌华阳湖从“龙须沟”变身国家湿地公园,滨海长廊、茅洲河、石马河等流域河道水质景观改善,都成为了市民们消遣娱乐、拍照打卡的好去处。

而“高颜值”的东莞在社会治理方面更是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红凳子”引领社会治理、“蓝马甲”筑牢安防线、“乡贤”化解纠纷矛盾……在外来人口众多、各处乡音交杂的东莞,市民也能迅速获得归属感,找到“家的港湾”。

正是有了这些“绣花功”,才凝结成“莞版”社会治理“秘笈”,让东莞在这类榜单上一骑绝尘。

2017年9月,东莞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和安建设的最高荣誉——“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三连冠。该荣誉由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中央政法委每4年评选表彰一次,连续三届被评为全国优秀城市的地方将被授予“长安杯”。至此,东莞市实现“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城市”三连冠,并首次捧回“长安杯”。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东莞实现了全国社会治理创新典范城市“六连冠”,持续“点亮技能”,为社会治理带来更多“好点子”。

以赤诚之心,凸显引力

人才的聚集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政策及配套设施高度相关。

从“三来一补”起家吸引港商台商来莞投资创业,到中国散裂中子源(CSNS)集聚科创人才引领东莞先进制造,经济科技的“双提升”,离不开对人才的重视与政策支持。在东莞,宜商宜业不只是说说而已。

在去年年底由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中,东莞营商环境水排名全国第18名,在地级市中排第3名。

而在2020中国经济传媒大会上发布的首份《全国地级市营商环境热力指数报告》中,东莞荣登“营商环境热力之城TOP50”第3名。

营商环境名列前茅的背后是政策的大力支持。

此前,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7)”与“中国城市政商关系排行榜(2018)”,东莞政商关系健康总指数均排名第一。

由此可见,东莞的“亲企清政”得到了应有的回报,真正做到了“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除了营商环境的建设,东莞也在对外讲好“东莞故事”,城市软实力不断提升。一直以来,东莞饱受负面刻板印象的影响,给外界留下难以轻易改变的“初印象”,但在不断地努力宣传下,这种情况正发生变化,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在刚刚结束的首届“中国城市国际传播论坛”上,发布了《中国城市海外影响力分析报告(2021)》,东莞凭借在海外媒体台推出的《这就是东莞》系列城市宣传片,并在传播推广中开展的《画出你心中的东莞》欧洲青少年绘画竞赛等活动,入选了“中国城市国际传播特色案例”。

在《这就是东莞》系列城市宣传片中,“工业发展可以和生态保护和谐发展”的可持续发展理念被外媒持续引用报道,“可持续发展”的东莞为人所熟知,打造了东莞独特的城市品牌形象,有效提升了东莞的正向形象。

榜单的成绩并非空中楼阁,名声远扬的背后,是东莞用谦逊与实干创造出的佳绩,在厚积薄发中讲好“东莞故事”,大步向前,跑出“东莞速度”。

展望未来,东莞正坚定地走好走稳新时代高质量发展之路,立足“双万”新起点,聚焦科技创新和先进制造,奋力谱写东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记者何绮莹 龚名扬 靳延明 郭文君)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