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一些商家通过刷单炒信、虚假宣传、好评返现等方式开辟“财源”,在经过严厉打击、多轮整治后,状况得到改善。没想到,你方唱罢我登场,如今电商领域又出现新花招——打着“地下执法队”的旗号,以差评、打假为由敲诈电商。

瞬间给网店下上千个订单,然后集中退货并给差评;以“没有官方授权”等理由向台举报,要挟店家交“保护费”……日,福建莆田警方破获一起网络犯罪案件。“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多地出现类似案件。这些案件通常手法简单粗暴、蔓延迅速,值得警惕。

看到“地下执法队”,不免让人想起此前人人喊打的“职业差评师”。二者都是一丘之貉,一定程度上前者是后者的新变种。美其名曰“地下执法队”,实际上“地下”二字便注定这伙人见不了光,又何谈“执法”?据报道,有的网店短短数月间被敲诈多次,有的案件甚至涉及全国20余个省份2000多个商家。“地下执法队”危害之大、波及范围之广,由此可见一斑。以差评、打假为由,要挟商家缴纳“保护费”,不仅侵害商家财产利益,也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显然是违法行为,甚至可能构成犯罪

明明是“过街老鼠”,“地下执法队”“职业差评师”为何还能大行其道?分析来看,类似事件中,不法分子之所以肆无忌惮、屡屡得手,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因为利益诱惑大,误把陷阱当“商机”。如今,网购评价体系成为消费者购物的重要参考,背后牵系着商家利益,因而备受珍视。有人从中嗅到了“商机”,利用商家害怕被差评的心理,钻起了评价体系的空子,做起了敲诈的生意。再加上,通过互联网传授敲诈商家的方法和话术,“滚雪球”式吸收下线,电脑前动动手指就能“团伙”作恶,且成本低、传播快。二是因为被敲诈的商家大多其身不正,存在不规范经营行为,维权主动差。于是,当成为“猎物”后,不少商家抱着花钱消灾的心理,吃下了哑巴亏,也不会主动维权。三是因为隐蔽高、维权举证难、违法成本低,这无疑给相关部门的监管执法提高了难度。

但无论如何,“地下执法队”的存在,严重扰乱网络市场秩序,对电商行业长远发展极为不利,必须严厉打击,以此维护商家和消费者的共同利益,维护消费评价体系,不让商家正常经营被干扰,让消费者网购买得放心、舒心。这也是打造良好网购生态的题中之义。

与此同时,“地下执法队”的出现,也给各方提了个醒。对商家来说,身正不怕影子斜,要坚持合规经营、诚信经营,不授人以柄,要敢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不能姑息养奸。台也要扛起强化监管的责任大旗,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如通过大数据筛查异常行为、建立恶意评价账号黑名单等方式,堵住台监管的漏洞。此外,针对新情况、新问题,有关部门需要加强研究,加大惩治力度,提升违法成本,切断利益链条。相信在多方共同努力之下,网购生态将会越来越优,电商发展未来更加可期。

(广州日报评论员 张冬梅)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