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杭州,这种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共建共享氛围浓郁。共同富裕的“绿色”底色,在杭州生态文明建设中不断被擦亮。
生态效益实现更大化
杭州拥有江、河、湖、山交融的山水布局,还有湿地、山泉与溪流的水系交融,自然生态环境优美。
探路生态共富,杭州一直不断推进新时代美丽杭州建设,以钱塘江、富春江、新安江为轴线,联动运河、苕溪,串联山水资源,统筹自然水系、山体、湿地、绿地等生态资源,在多中心、多组团、多节点之间构建绿色开敞空间和生态安全屏障。
6月16日,我国生态环境保护领域最高的社会公益性奖励——中华环境奖获奖名单公布。淳安县人民政府名列其中,荣获第十一届中华环境奖,获奖类别为城镇环境类,也是该类别中华环境奖唯一获得者。
推进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建设,助推《淳安特别生态功能区条例》立法,深化杭黄合作流域共治,推动千岛湖水质稳中向好……杭州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不断拓宽生态资源的转化通道和路径,把生态效益更好地转化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努力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
同样在临安区,点“绿”成“金”,生态共富育新机。原本矿区、窑洞密布的青南村开展复绿工程,变成绿树葱郁、溪水潺潺的露营基地,老矿坑经过“绿色转变”,成为吸引游人打卡拍照的工业遗产。
生态环境是杭州的一张金名片,护好优美的自然环境,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杭州将持之以恒继续走好绿色发展、生态富民道路。
打造湿地保护典范
在繁华与山野之间,美丽的湿地调剂着城市发展和自然禀赋,成就着美丽杭州最独特的标识。
在生态共富之路上,杭州继续实施湿地保护三年行动,高水平推进西湖西溪一体化保护提升工程,加强千岛湖良好水体综合保护,提升湘湖、梦溪水乡综合保护和利用水平,打造世界湿地保护与利用的典范。推动钱塘江、苕溪、大运河等流域治理与水生态修复保护,强化流域生态联防共治,实施运河山水景观连廊工程,持续提升三江两岸人文景观,打造江南园林城市。
山水相融、湖城合璧、拥江枕河、人水相亲,以保护健康稳定安全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核心,杭州正扎实推进湿地保护修复工程,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完善湿地保护制度体系,加快形成新时代美丽杭州的鲜明标识。
2020年3月31日,来到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提出要把保护好西湖和西溪湿地作为杭州城市发展和治理的鲜明导向,统筹好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布局,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共生共荣的宜居城市方面创造更多经验。
如今,两年前走过的绿堤,已于2020年10月29日向公众免票开放。同时,西溪湿地免票区域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增加到了5.79平方公里。推出“双西绿道”“环西溪绿道”等,将西溪湿地真正打造成人民共享的绿意空间。
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生态环境质量是共同富裕的“绿色”底色,为此,杭州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工业园区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努力建成全域“无废城市”。
杭州市生态环境局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加大力度、延伸深度、拓宽广度,确保环境质量稳中有进、持续改善。2021年,全市环境质量总体向好,环境空气优良率87.9%,市区PM2.5平均浓度28微克/立方米;市控以上断面水质达标率100%,水质优良率(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为100%。
与此同时,杭州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用地结构优化调整,助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高质量发展的成色。
今年4月,杭州发布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意见,通过抓好能源、交通等6大重点领域绿色低碳转型,深化各类低碳(零碳)示范创建,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助力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截至2021年底,杭州碳排放已降至0.536吨二氧化碳/万元(预估值)。
先行探索、内破而立,杭州结结实实蹚出一条“美富”之路。围绕“大生态”格局,按照“一张图”理念,以数据为核心,杭州市生态环境局率先构建“生态智卫”大场景,建成空气卫士、秀水卫士、督察在线、环保智管服等应用场景,实现生态环境底数清、风险清、动态清、能监测、能预警、能处置。
生态共富,大美杭州,已从一个点辐射到全区域,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共富”案例。杭州将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顺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路子走下去,全力以赴完成高水平绘好新时代“富春山居图”的战略目标。(通讯员 陈爱民 记者 史洁)